以下是三十八个在上海我认为有趣的房子,
推荐给喜爱建筑的你
A. Navy Club, Columbia Circle
上生新所海军俱乐部
OMA
上生新所作为一个“文创”商业中心,区别于商场和写字楼的千篇一律,
融合了历史,精神,文化
将人文和情怀作为设计语言,成为精致的生活主张。
设计师通过纸笔拂去了历史的灰尘,赋予了空间新的生命。
B. Tingtai Teahouse
廷泰茶空间
Linehouse
整个空间剥离至原始状态,暴露出金属质感的钢筋结构,让旧砖墙和天花板重见天日。
同时,拆去夹层,将层高打通至原有的两倍,并新增了一排高侧窗。
还空间以本真的状态,
生活里的各种负荷如果也能这般破釜沉舟的卸一卸,岂不快哉!
借助一杯茶一个空间的力量,明心见性
C. The Praise of Twilight
微光之宅
Wutopia Lab
以简洁、朴素、协调的外观适应了城市环境,
同时又表现出节制而精细的亮点和烟火气息。
D. Prada Rong Zhai
Prada荣宅
Roberto Baciocchi
Prada 的御用建筑师“修旧如旧”,人们得以在修复后的建筑细部里看到曾经“面粉大王”、
“棉纱大王”和荣氏家族绵延四代的财富史。
整个修复造价昂贵,彩绘玻璃全由意大利进口,为了制作地砖,
意大利工匠将百年前的古砖制成模型,重新调色,手工浇筑成镶嵌图案,
再将制好的瓷砖块块回填、层层压紧,锻造融合。
它是一间私宅,并不是专门为了艺术品展陈而设计的空间
E1. Archi- Union Studio West Bund
创盟西岸事务所
Archi-Union
Architects
这栋三层小楼与它的邻居们截然不同,走入其中时,会分不清哪个是墙,哪个是柱子,
“它们完全融为一体,非线性的楼梯空间延展了小房子的感知尺度,
这一形态本身也表达了力的传递,使空间内部形成了折叠和扭曲的景象,
将空间的混凝土的重力,转向人的视觉的重力感。
E2. Atelier Zplus Studio
致正建筑事务所
Atelier Zplus
E3. West Bund Art Centre
西岸艺术中心
Atelier Deshaus
E4. Elytra Filament Pavilion
鞘翅丝亭
Achim Menges with Moritz D?rstelmann
E5. Ota Fine Arts
大田秀则画廊
B.L.U.E
F. Long Museum West Bund
龙美术馆西岸馆
Atelier Deshaus
其场馆主要是以灰色的混泥土浇筑而成,
充满了工业时代特有的情怀,
给人们一种穿越时空的年代感。
纯粹的用混泥土结构和材料构建的空间呈现出一种原始的野性魅力,
让游客感受到建筑、艺术和设计者三者间激烈碰撞的火花。
G. West Bund Art Museum
西岸美术馆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H1. Tulu Fuxing
途楼复兴共享公寓
Positive Partnerships
重新审视了当代人对于生活方式的种种诉求,
并以此筑造了可供趣味相近与拥有探索精神的年轻人相互启发,
交流,玩乐与生活的城市共舍。
H2. Fuxing SOHO
复兴SOHO
GMP Architects
I1. Rockbund Art Museum
外滩美术馆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I2. Perrotin Gallery
贝浩登画廊
AFSO
J. Fosun Art Centre
复星艺术中心
Heatherwick Studio
建筑外观最大的亮点即三层金色可转动幕帘,
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既如中国古代冠冕,又似西方竖琴。
幕帘每天四个时间配合音乐定点转动,
宛如一座“会跳舞的房子”盛放在外滩沿岸。
K1. The Waterhouse
水舍
Neri & Hu
K2. Blossom Pavilion
花草亭
Atelier Deshaus
L1. Power Station of Art
当代艺术博物馆
Original Design Studio
L2. UBPA Shanghai
世博会最佳实践区
M. Modern Art Museum
艺仓美术馆
Atelier Deshaus
N. Shipyard 1862
船厂1862
Kengo Kuma & Associates
O1. The Silo of 80,000 Tons
八万吨筒仓
Atelier Deshaus
O2. Minsheng Wharf Waterfront
民生路码头连廊
ALYA
P. Yong’an Warehouse
永安栈房
Archi-Union Architects
混凝土的尺度与光线让建筑产生了木构的感觉。
其中有观赏杨浦大桥的最佳位置。
Q1. Himalaya Centre
喜马拉雅中心
Isozaki + HuQian Partners
Q2. Envision Pavilion
远景之丘
Sou Fujimoto Architects
藤本壮介的作品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关系,
力图加强使用建筑的人们与自然接触的机会。
R1. Rui’an Building
瑞安楼
DAI Fudong & WU Lusheng
R2. Yunchou Building
运筹楼
ARCHEA & TJAD
R3. Sino-German Department Building
中德学院大楼
ZHUANG Shen
R4. Sino-France Centre
中法中心
Atelier Zplus
R5. Tongji University Library
同济大学图书馆
WU Jingxiang
R6. Tongji Museum
同济博物馆
TJAD
R7. Wenyuan Building
文远楼
曾经的“远东第一楼”
S. Parametric Structure Experiments
参数化结构试验装置
Archi-Union Architects & ETHz
T. Jiading Museum
嘉定博物馆
ZHUANG Shen
U. Museum of Glass
玻璃博物馆
Tilman Thürmer
V. Shanghai Global Concrete Company
环球混凝土公司办公空间
Archi-Union Architects